集团新闻

课堂教学初议

作者:集团专家组  最后更新时间:2017-05-19  发布者:cwjtzjz  来源:从文教育集团  点击量:3204

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,是老师一生探索的课题。怎样搞好课堂教学工作,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统一的标准。这里,我们结合多年中学教学的实践,谈几点认识和体会,与大家共勉。

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的,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,但概括起来核心基本一致,这就是: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,使学生以丰富的知识、超强的能力和科学的方法在问题面前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,无往不胜。

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?我们的体会是:

一、营造“活力”课堂,激发学生主动学习。课堂上,总是老师“包场” “唱独角戏”,学生不主动参与,结果只会累了老师,懒了学生,低了效果。营造“活力”课堂,就是要改变教师教的方式,改变学生学的方式,让学生思维动起来,主动学习,体验过程,感悟道理,享受成功。

营造活力课堂,老师首当其冲。冲破传统教学模式,树立新的课堂观,变“灌”为“导”,变“包”为“放”,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是营造活力课堂的核心。为此,每学一个新知识,老师不要一灌到底,让学生先学形成初步认识,再出手引导学生深化认识,加深理解。面对问题,老师不包办,引导学生说说道理,讲讲想法,寻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,遇到疑难,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和讨论研究的空间,想一想、做一做、议一议,然后师生共同解决,使学生不当只会“摘果子”的人。总之,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,只有“教”的一厢情愿,没有“学”的积极投入,犹如有锤没有鼓,怎能敲打出动听的乐章!何况教学失去针对性,无的放矢,何来高效!课堂上,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,踊跃向前,唯恐落后,下课铃打响会吓一大跳,“我们还没有过完上课的瘾哩!”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,不是我们期待的吗?

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“主人”是营造活力课堂的必备条件。实践表明,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决定着学习的参与度。因此,摆正学生“主人”的位置是活力课堂的第一要务。这一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手:一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,调动学生主动学习。比如主题的提炼、定理的证明、公式的推导、错误的校正等等,都让学生先动手,不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。二是一视同仁,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。比如研究一个问题,先叫起一个爱混淆概念的学生,再叫起一个反应迟缓的学生,之后叫起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,答不出来,引一引、等一等,直到全部答出,最后再叫起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归纳总结。各类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,哪还有人走神偷懒!三是面对困难坚持以“引导”启发,以“诱导”激发,不轻言放弃,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,迎难而上,砥砺前行,争做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决不当“缩头乌龟”。

营造活力课堂,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做课堂的“主人”,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位,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将有一个质的提升。课堂不再是“要我学”的“笼子”,而是“我要学”的乐园;学习不再是“苦差事”,而是向知识殿堂进军的快乐享受。这一根本性的变化,必将对“教”与“学”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。

二、养活思维,培养学生灵动睿智。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,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睿智。思维“活”,则睿智出。因此,把学生思维养活,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。

养活思维方法很多,以下几招可以试试:

第一招是指导学生感受知识生成,体验认知过程。每学一个新的知识,只告诉学生目标和要求、方法和“路标”,让学生自己循着路线图去搜索,去探寻,直到找到“出口”,把学知识的过程,变为亲身体验感受和自我探寻的思维运动,变为在实践中让思维经受锻炼,逐步成熟的过程。长此以往,勇于思维、善于思维便成为一种学习习惯,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入木三分,明白透彻。“不经几番风和雨,哪得梅花扑鼻香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第二招是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。各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都蕴含着极有价值的思维方法。掌握思维方法无异于拿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,找到提升学习眼界和水平的阶梯。比如教学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和凝聚性思维就是如此。提出一个问题,学生从不同角度、各个侧面去思考,“一题多解”便跃然纸上;与“似曾相识”的问题比较,抓到共性,悟出规律,“多解归一”就被揭示出来。思维方法娴熟了,路子多、脑子活,自然就有“条条大道通罗马,罗马路路达八方”的快感。

第三招是精选例题,深入剖析。学习需要做题,做什么题,怎样做题,值得思量。题不在多在于精,在于琢磨,用心选出最精彩、最典型、最能启发思维的例题,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甚至争论,直到把问题剖析得“体无完肤”,一览无余,哪怕一节课只一道题,比盲目做几道题更有意义。

第四招是“薄”教材,提精华。就是把厚重教材的内容消化提炼,梳理浓缩,取其精华,进行“第二次创业”。薄教材途径有三:一是串知识“链”。把零散的知识点,包括技能和方法,按生成关系、逻辑关联贯串起来,组织整理成知识“链”;二是编知识“体”,即站在知识结构的高度,以“节点”为扣,以“链”为线,上下贯通,纵横串联,编制成结构严谨,逻辑严密的知识体。一个完整而严谨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脑海里,那么书中的“庐山真面目”昭然若揭;三是借俗语或口诀概括知识和方法。如三角函数中几十个诱导公式用“奇变偶不变,符号看象限”十字概括,朗朗上口,韵味十足,易学易记易掌握。

诚然,灵动睿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,不可一蹴而就,需要老师持之以恒,用心坚守,需要学生循序渐进,一点一滴积累,其中老师有无培养意识恐怕是问题的关键。

三、磨炼意志,提升学生学习品质。学生学习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成效。课堂上有目的的磨炼学生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手段。

1、在变化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。“变”是勤于思考的原动力。当下的教材是开放的,对现行教材大胆取舍开发,如调整教学程序,补充教学内容,留一部分给学生自学等都是极好的“变”。解题也是如此,改题设条件,变思维途径;改动题干,变思维方式和方向;改结论的唯一性为多样性,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等等,也都是“变” ……总之,让学生在学中变,在变中学,思维定势没有了,固有模式打破了,唯有勤于思考方能前行。久而久之,勤思考、善思考就成了学生立于不败之地的本能。

2、在挖掘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。不高明的老师只教学生“是什么”,高明的老师必在“为什么”上磨学生。解一道题,不过多纠缠于答案的对否,刨根问底“逼”学生说出“是怎么想出来的”,“追”学生讲讲外延会有怎么样的拓展,追逼下去一定能挖出一片新天地,掘出一个新深度。读书要求甚解,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其实是给学生提供深层挖掘的“工具”而已。比如数列通项的学习,仅在书本的知识面上打转,层次浅是不够的,只有挖出叠加法、累乘法、换元法、构造法等求通项的方法,学生才能真正学通弄懂。做学问,重在深度,贵在透彻,因此,勇于探索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品质,它不仅利于当下,而且会影响往后的一生。

3、在反思中培养学生虚心诚实学习品质。在学习过程中,经常进行深刻反思,认识自己,正视自己,解剖自己,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。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。课后,想想自己哪些没有弄懂;学完一章节,自我反思,哪里还掌握不够;学期后,问问自己,有什么地方需要弥补。特别是各类考试之后,不让学生在分数上计较,多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自我剖析,实事求是找出问题和不足,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改进措施。反思是虚心的表现、诚实的象征,一个优秀学生无一不是在痛苦的反思中成长起来的。

课堂教学涉及面广,不止以上几个方面,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解决。我们愿与老师们一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下去,努力把课堂教学工作搞得更好。